- 서울대 공대 기계공학부 조규진 교수팀, 보스턴 매스로보틱스 로봇 챌린지 우승 > 뉴스 - 스타트업 커뮤니티 씬디스
- 매스로보틱스 주최 ‘Form & Function Robotics Challenge’에서 트랜스포밍 3D 프린팅 로봇 기술 제시로 호평 …, 스타트업에 종사하시는 여러분들의 놀이터 씬디스는 스타트업 커뮤니티 입니다.
MassRobotics主辦的「Form & Function Robotics Challenge」中,憑藉變形3D列印機器人技術獲得好評
首爾大學工學院(院長洪裕錫)表示,機械工程系趙圭真教授團隊在美國波士頓會議中心舉行的「2024 Form & Function Robotics Challenge」中獲得第一名。
由MassRobotics主辦的本次挑戰賽於5月1日至2日舉行,趙圭真教授團隊憑藉針對太空建設自動化的變形3D列印機器人技術,擊敗麻省理工學院、哈佛大學、塔夫茨大學等波士頓名校以及康奈爾大學、史丹佛大學等,獲得第一名。
趙圭真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結構,這種結構就像摺疊扇一樣,以Z字形疊層疊放,可以像捲尺一樣捲起來,採用Fold-and-Roll雙重壓縮方式進行存放。這種結構在收納時,通過雙重壓縮方式可以實現高壓縮率,並收納在較小的體積中;在展開時,利用折紙原理,展開成Z字形的褶皺結構,從而變得堅固。
這種結構只需使用一個馬達即可完成展開和收納操作。
趙圭真教授團隊利用可以通過Fold-and-Roll方式收納的結構組成變形框架,並將該框架與現有的3D列印裝置相結合,實現了變形3D列印裝置。製造的變形3D列印裝置在收納時為底邊0.8米、高度0.75米的三角柱形狀,展開時最大可達底邊3.4米、高度3.6米的三角錐形狀。
該裝置配備了1.2毫米大小的噴嘴,使用PLA材料(一種常見的3D列印材料),可以列印出比人體更大的結構。在本次比賽中,展示了在會場水泥地面上列印2000層、1.2米高的結構。
如果將這種3D列印裝置與移動機器人結合,機器人可以自主移動到指定地點,展開大型框架,列印目標結構,然後摺疊框架,並移動到下一個工作地點,從而有可能發展成為建築自動化機器人。這種技術在未來可用於人類難以到達的月球基地建設工作。
此外,該技術還可以提高需要足夠剛度和強度的巨型結構的可攜性,除了太空環境外,還可以在需要巨型結構的建築工地、災難現場等各個領域得到應用,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。
另一方面,共同參與本研究的人工中心軟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(中心長趙圭真教授)自2016年以來,通過機械工程、計算機工程、醫學、服裝學、運動學等多個學科的融合研究,開發了各種用於增強人類運動能力的可穿戴軟機器人。
網站:https://eng.snu.ac.kr/
聯絡方式
首爾大學工學院
機械工程系
趙圭真教授
02-880-1663
评论0